小牧童第五次转世故事 |
||
那年,我才十岁! 那年,我奉命进内廷朝见吾皇万岁! 那年,皇上亲笔御书‘弘文才女’四字赐我! 那年,皇上曾向我父亲道:“卿女才德不凡,卿当慎择佳婿,无失身匪人,伤朕文明之化。” 那年,皇上赐我玉尺一条,为皇上量天下之才,又赐我金如意一执,此文武器也。并云:“文可指挥翰墨,武可捍御强暴。倘后长成择婿,有妄人强求,即以此击首,击死勿论论。” 奴家姓山,闺名一个‘黛’字,家父讳‘显仁’,五十岁拜相,深得天子信重。 我出世之前,家母曾梦见‘瑶光星堕于庭,便上前迎而吞之’,醒后与家父提及,方知家父亦作此梦。 我上无兄姊,下无弟妹,爹娘视我若掌上明珠。 我虽生于宰相之家,却自小不喜‘锦绣珠翠’,每日只爱‘淡装素服、静坐高楼、焚香啜茗、读书好文、以自娱乐’。 那年,天相吉祥,圣上龙颜大悦,选一日风和日暖,大摆圣宴,宴请百官。 宴中乐秦三阕,酒行九献,君臣同乐之际,一对白燕从半空中飞至殿前,其态轻盈,宛如娇女。 圣情大悦,令众臣作诗以传佳话。 不想百官之中,竟无人能作,家父见圣颜不喜,便掏出吾闺中所作之‘白燕’诗,呈献陛下。 夕阳凭吊素心稀,遁入梨花无是非。 淡去羞从鸦借色,廋来止许雪添肥。 飞回夜黑还留影,衔尽春红不浣衣。 多少朱门夸富贵,终能容我洁身归。 就因此诗,奴家之名传遍朝野,据说,长安城中家家俱都抄写,人人都昐见我婵娟一面。 面圣之日,少不得又在驾前献丑,撰新诗三首上颂,天子阅毕,喜道:“体高韵古,字字有三之遗风,其逼典谟,且构思敏捷,真才女也。” 后又奉召进内宫向太后娘娘、皇后娘娘请安,深得太后娘娘、皇后娘娘喜爱。 自从离宫回家,家父立即在府内后园建一座高楼,将天子所赐之书、玉尺、如意悬供其上,取名‘玉尺楼’,我每日梳妆问安毕,便到楼上拈弄笔墨,自娱。 因我名声外传,不知多少王孙公子前来求字、求诗,更有甚者,竟前来求婚。 我那时虽年幼,但自知才情非一般女子,必要选个才子雅士方能婚配,偏那些前来求婚的都是俗子庸夫,俱被我冷落打发。 后偶小人作祟,上奏吾皇,说什么‘十龄乳儿臭小娃,冒充才子,滥叨圣眷,假敕造楼,哄动长安,讥刺朝士,有伤国体’等等恶言,重伤于我。 幸亏吾皇慧眼识才,笑其‘腐儒坐井观天之见也’!因批道:“疑山黛以假作真,可亲指玉尺楼与山黛面较诗文。” 是日,圣上亲出考题,吾与百官众臣作答,最终被我独占鏊头!羞煞小人也! 我原本以为,我之才情天下无人可比,不想在山野乡村之处,竟有一女,姓‘冷’,名‘绛雪’,长我两岁,其才远胜于我。 绛雪与我有缘相聚,结为姐妹,惺惺相惜,吾将其引见于皇上,亦被封为‘才女’。 时光匆匆,我与绛雪不觉到了谈婚论嫁之龄,可求婚之人,仍是无才无德之辈。 绛雪姐姐在离家来长安时,途中曾在一庙门楹壁上题诗,后去别处游览,等再回到庙前时,竟见有人和诗一首,留名为‘洛阳十岁小书生平如衡’,此书生词意深婉 ,笔墨纵横,绛雪姐姐因惊喜道:“尝谓天下无才,谁知转眼间便遇了知己。但当面遇之,又当面失之,殊可痛恨。” 绛雪姐姐在吾家中,常提及这位‘洛阳平如衡’,吾心想,绛雪姐姐已是高才,她佩服之人,必是世间少见之才子,却无缘一见,深是遗憾。 穆彤于2002年12月10日夜改编于《平山冷燕》 |
||
待续…… |
江南盐帮整理